在湖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上发布的“十二五”重点学科验收公示“优秀”一栏中,吉首大学融教学、训练、科研于一体,集民族传统体育学、体育教育训练学、体育人文社会学、运动人体科学4个二级学科群于一体的“体育学”学科赫然在列。这让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师生们感到极为振奋。
多年来,地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吉首大学,积极变地域劣势为优势,利用地方性民族体育文化资源,将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,不断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对接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。
武陵山区横跨湘、鄂、渝、黔四省市,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土家、苗、侗等30多个少数民族。如何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,强力推进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教材化,是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所面对的重要课题。
在培养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强能力、高素质、广适应”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,学院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改革的方向,以“社会需求、学科体系、学生发展”为原则,不断优化课程设置。根据调研和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,学院调整课程结构,选择具有实用性与通用性、时尚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课程,加强必修课与选修课、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、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课、理论课与活动课、长周期课与短周期课的结合与比例搭配。如今,学校已有“民族传统体育”“篮球”等省级精品课程。
学校还积极将民间传统体育引入到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之中,诸如苗鼓、高脚马、秋千、陀螺、抢花炮、蹴球、板鞋、毽球等体育项目,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学。学校还对湘鄂渝黔边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“高脚马”进行了现代化改造,并将其推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,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,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一直以来,吉首大学非常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,突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,推进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融合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、社会调查、三下乡社会服务、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活动等,被纳入综合测评和评优评先指标体系,推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。
通过一系列的努力,该校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开放性的办学理念与方法,形成了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点的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规范,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经验,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。近年来,学校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,成为地方学校体育教学和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主力军。在湘西地区的各类运动会中,70%的裁判员、教练员、运动员为吉首大学培养的学生。多人次代表吉首大学参加全国举办的各种赛事,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